同類型
同主演
猜你喜歡
精彩影評
-
游客 沒 11/28 23:02人在客途最怕兩樣 一怕他鄉(xiāng)故鄉(xiāng)都是客 第二羈絆就是父母高堂在卻不夠任性灑脫 只能瞻前顧後走的再遠一顆心惴惴不及細看風景 湯唯有點陸小芬當年的味道 全片兩個女角 都是側過身抿著嘴垂著眼微微低頭卻直硬著脖子時最美 而人只有慢慢等時間帶你走過那些路 才識得去放鬆同理解見諒
-
游客 仰止峰散人 11/28 02:56咳咳,許鞍華導演,吳念真編劇,張曼玉主演。可惜片源實在不好,只能一卡一卡地看
-
游客 scarlett 11/25 20:47通片探討兩個字:隔閡——文化的隔閡,語言的隔閡,母女的隔閡,歷史與現(xiàn)在的隔閡。英國、香港、日本、大陸,一部中華兒女的流亡史。極容易用力過猛但成熟圓潤,講的是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無力。滿腔家國情懷,但沒有上升到史詩視野,而用年輕一代尋根式的視角代入。未曾想不到100分鐘的電影可以承載這么多內(nèi)容,足見許鞍華的掌控力之強。
-
游客 可樂加冰 11/24 07:25故事真好,情感也好,問題是我覺得有兩個大bug堵在心頭啊,一個是曉恩回國后,回憶小時候的媽媽說跟現(xiàn)在不同,我看基本一樣嘛,一個勁兒的說媽媽為什么變成這樣了,她留學之前已經(jīng)跟媽媽的關系崩壞了不是,另個是大舅舅明明會說中文日常對話的嘛,怎么第一次見曉恩的時候就死活不說,非用日語。然后,
-
游客 不想喝橙汁了_ 11/22 11:05許鞍華自傳。 以母女之間的矛盾與和解為主線。 細想其實穿起的是一路輾轉,從澳門-香港-英國再到香港-日本-廣州,無論在哪,女主都像是一個客人。 哪里才是家?心心念念的“回去”,又是去哪?遠走是歸宿嗎? 母子故事背后,是關于更宏觀意義上的“母親”的認同與尋找。 爺爺說:“不要對中國失望,你還年輕?!?這部電影拍于1990年,30年后的今天,許鞍華已不再年輕。 不知她到底失望了嗎?
-
游客 茶涼緣盡? 11/21 10:27散文般電影,創(chuàng)作者本身對自己身邊的人事感情總是比較敏感的
-
游客 青麓 11/20 05:54許鞍華1990,其實是沖著編劇吳念真看的,但卻是許鞍華的半自傳電影。兩代隔閡、中日隔閡、內(nèi)地與香港,都寫到了,算是言之有物中規(guī)中矩
-
游客 EdisonPrime 11/15 09:45每次看許鞍華的片子,總覺得他無法是個香港導演,更像是一個溫情而犀利的脫北者。讓我想起她的《千言萬語》和《投奔怒?!?,連片子的音樂都這么沒有任何香港的腳氣。
-
游客 愿無違 11/15 08:13曾淑勤的歌是點晴之筆
-
游客 米乎人 11/15 07:42留亦無言忘也無礙。
-
游客 豆友PK0EVz4yaE 11/14 15:38最后一段,住在香港的人那么容易進大陸嗎?而且那個年代還跟有國外關系的人來往真的不會更慘嗎?
-
游客 amon可以的 11/13 03:34影片看著還行,沒有特別的感覺。兩處被打動的情節(jié):1、日本探親的過程將媽媽的經(jīng)歷逐漸揭示,原來一切都有原因。2、最后爺爺臥病在床對曉恩說的那幾句話?!换ㄒ皇澜?,一人一故事……
-
游客 蛋炒飯品鑒家 11/12 03:09許鞍華在憶舊夢?;貞浻讜r與祖父母在澳門的生活,似在夢境,老街老巷,黃昏的陽光,黑黢黢的樓梯吱吱呀呀,祖母打牌、買點心給孫女吃,扇子搖搖。母親永遠繃著臉,緊張又倔強。不算新鮮的題目,因為人情溫婉,是舊時的經(jīng)歷,有份真誠和理直氣壯,會撬起哪根懷舊的神經(jīng),由衷的理解。想我小時候在祖父母家,上學前班由二老接送。
-
游客 左撇子王子 11/10 19:07太刻意地抽去了國族深仇,不明所以的觀影者容易理解成兒女情恨,造成電影格局顯小許多。
-
游客 杳流 11/09 20:35兩代人的隔閡,母女間的嫌隙漸漸消融。是在看了《楊瀾訪談錄》采訪許鞍華,講到她與母親之間的故事,才找出這部電影來看的。母女之間的感情很微妙,雖有血濃親情,卻經(jīng)常發(fā)生彼此不理解,彼此折磨的現(xiàn)象。這樣的體會我有,我們都在折磨彼此,讓自己很糾結的恨,誰都想好好地愛自個的父母。
查看完整評論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