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類型
同主演
猜你喜歡
精彩影評
-
游客 lichzy 11/28 15:21教你如何去殺人再看著他被殺,兩次殺人真是直觀,油門伸出的腳和絞刑架下的墊板。那濾鏡和遮擋據(jù)說用了600多個,修復版看醉了?;弦≡诤退臄z影伊扎克開發(fā)款APP絕對牛逼。上升到哲學高度的死命題配上大氣的音樂,逼格滿滿。北影節(jié)資料館。
-
游客 黑色雞蛋 11/25 23:12可以理解道德焦慮的主題,卻不得不問何須如此敏感……人生被摧殘的人多了去了,挑個極端例子不說明任何問題。如果要完整表現(xiàn)存在主義,那多個受害者家屬的復仇瘋狂豈不是更為全面?單方面的表達現(xiàn)實不過是另一種道德說教而已。美則美矣,蠢氣無比。
-
游客 老司機帶帶我 11/21 14:30#基耶主題回顧展2021##資料館留影#驚世駭俗風格之作,讓基耶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獲得國際聲譽的作品。道德法律情感之間的義利思辨,多少有些陀翁《罪與罰》的影子,取材擴充自基耶鴻篇巨制《十誡》的第五個故事“勿殺生”——除了增加了男主的童年記憶與感情線索外,基本上沒有大的改動,充斥著各種隱喻比對(男主手中用來勒死司機的白繩與行刑時絞架上反復出現(xiàn)的繩索,出租車里掛的大頭娃娃與男主的頭像特寫,純真的孩童與血腥場面的比對……),可貴的是營造出如在現(xiàn)場般的緊張感,法律的悖謬與“道德焦慮”的不安感充溢著大銀幕——基耶畢竟是一個社會責任感很強的作者型導演,關(guān)注點也是人生的荒誕殘酷與難以擺脫的困境。最讓人難忘的還是本片獨特的色調(diào)與攝影了,那些灰蒙蒙的天空與泛著青幽之光的世界,更像是主角的內(nèi)心世界的某種外化。
-
游客 威風 11/21 12:58在我看來,是憤怒的無產(chǎn)階級殺死了無產(chǎn)階級,最終再被無產(chǎn)階級毀滅的故事。弱者永遠都在相互傷害,而造成一切的黑手躲在暗處狂笑。
-
游客 ruanwei 11/21 01:13整部片利用濾光鏡營造的深邃意向,是想說一切都是“黑幕”嗎? 三人命運從平行到交匯,全片沒有拖沓與廢話。 片尾揭開謎底,言語鋪天而來,慚愧,一直被巴卡哭唧唧的帥臉吸引,耳朵成了二位感官。 最近在祛魅的過程,對這類一上來就告訴你“我很牛,你仔細看”的片略失好感。其中的命運生命說教也顯乏味。 最喜歡在車上聽兒歌的那段,所有老獅子都告訴小金毛獅無畏之心的重要。 嗯,“永遠沒有好(的)時候”
-
游客 余力 11/20 18:328.5/10。①和基氏的《十誡》第五誡(下:《五》)的故事一樣,就是男青年殺死了曾在酒駕時碾死了他妹妹的司機隨后被判死刑。受理這起案件的理想主義律師(為男主辯護)對此感到非常心痛并質(zhì)疑起了死刑的合理性。②視聽上和《五》一樣,但剪輯和內(nèi)容方面比起后者更加克制(比如后者開頭律師的理念自白換成了各種腐敗死亡的視覺象征【死老鼠等】,后者結(jié)尾的控訴換成了悲傷無言的面孔),這似乎反而是敗筆,因為《五》與基氏通?!干偌词嵌唷沟臉O簡主義風格有些不同,它的低飽和度低亮度調(diào)色+黑色遮罩讓視覺風格顯得更張揚,所以不適合采取更克制的影像處理。故扣0.5。
-
游客 謝小雞 11/19 18:29第一部基耶,對這位導演的風格不太適應。前半個小時看的昏昏欲睡,實在看不出來三個人的故事能夠如何聯(lián)系,直到殺人案的發(fā)生,從準備到實施到伏法,兇手,被害人和辯護人的身份依次揭曉,才理解導演的用意,他用泛黃的色調(diào),簡單的配樂,還有窄小的空間營造出整個社會的壓抑和焦慮,用冷靜的視角觀察紀錄,兇手和律師最后的對談令人十分唏噓,足見病態(tài)的社會如何將人逼上犯罪道路,一種從頭至尾的無力感貫穿在三個主人公身上,但是片子整體過于沉悶,實在喜歡不起來。(6/10)
-
游客 人間非是有情癡 11/19 07:44好感驟減,過于極端而劍走偏鋒的影像同樣是一種表達的蒼白,88分鐘的體量在這個母題面前顯得尤其無力。結(jié)尾勉強扳回一星。
-
游客 吃牙齒的怪物???? 11/18 03:19在靈性之光之后緊接著看這部,更襯得Kieslowski極度成熟的電影語言運用和清晰的表意。濾鏡大膽又極美,配樂太好聽,看的時候都快靈魂出竅了哈…雖然一早就猜到三線的關(guān)系,但多線敘事的靈巧穿插帶給我的世事感毫不失卻力量,再加上零星的孩子和旁觀者的出現(xiàn)豐富整體結(jié)構(gòu),留白也妙。
-
游客 壞人巴巴卡 11/18 00:23卑鄙地戲弄他人的出租司機,自卑的神經(jīng)質(zhì)青年杰克,對將來充滿向往的熱血律師比約特,一場隨時發(fā)生的無目標謀殺把他們拉到了一起。他們都曾在不經(jīng)意中相遇過,杰克用繩子想勒死司機最后自己被判了絞刑,感覺充滿了宿命論。一個人無權(quán)決定他人的生死可是法律真的能么?電影里那些濾鏡暗角為電影增色不少
-
游客 放輕松 11/17 11:37與十誡第五誡的主要區(qū)別在片頭和片尾。十誡的開頭是律師關(guān)于法律的自白,比較直白,具有點題功能。這段自白在殺人短片中刪掉了,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死亡的意象:發(fā)綠的水、死老鼠、吊死的貓。仿佛是即將發(fā)生的謀殺的預兆。殺人短片的結(jié)尾同樣更加含蓄,律師的悲傷止于表情,而沒有“我恨你們”的哭喊。中間段落部分剪輯順序有調(diào)整,此外,增加了一些律師和女友的交流。一處不錯的加法是,在絞刑之后,增加了排泄物一滴滴流入盒子的鏡頭,解釋了第五誡里為何要給那個黃色的盒子特寫??偟膩碚f,兩個版本差別不大,殺人短片稍好,但看了十誡就無須再看殺人短片。值得一提的是,基耶的母親死于車禍,而開車肇事的正是他的朋友。
-
游客 三目神童 11/16 15:59導演的道德水準,不能說道德水準吧,思想境界太高,所以對于我來說從導演的視角里看世界太費勁太無聊了
-
游客 雀斑小妖猴 11/12 14:00NY 94. 三線敘事不重情節(jié),而重在表現(xiàn)三個人的生活狀態(tài),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里總是彌漫著曖昧的暗示,或者說是宿命論的影子。被害者的可恨處,殺人者的可憐處。在那個時代運用濾鏡,而且不管是進光量還是濾鏡組成都一直在變化,就算是極度討厭現(xiàn)在手機上那種快餐濾鏡依然是嘆為觀止。
-
游客 清桐 11/11 19:43陰郁的濾鏡充斥全片...關(guān)于殺人犯的思考...16年重看了一遍,完全找不到同情殺人犯質(zhì)疑死刑的緣由...妄圖改造感化只能說很天真...
-
游客 馮春美 11/11 11:31好沉悶啊好沉悶
查看完整評論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