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類型
猜你喜歡
精彩影評
-
游客 戀影喵 11/29 02:49樂死,不論過了幾百年,作家永遠(yuǎn)是最喜歡雞蛋里挑骨頭嘩眾取寵的玩意兒,永遠(yuǎn)最喜歡在革命里面同情“無辜的貴族”,路有凍死骨,卻道朱門有無辜?電影看到一半,我就知道他屁股撅起來要放什么屁了,抹黑革命人民,抹黑革命運動,舔貴族的皮眼子??????沒看完原著,不過現(xiàn)在也不想看了,狄更斯是真的幼稚
-
游客 范塔西 11/26 11:02Classic story told in the good old way. 劇情緊湊。那個時候的片子配樂總是那么純熟自然。一顆星給Ronald Colman,他的眼神戲太強大了,猶記得他的《鴛夢重溫》。革命后的暴民著實可怕。
-
游客 小濰 11/25 23:32人物塑造很成功,字正腔圓的念白、一板一眼的表演~老電影也可以迂得可愛。
-
游客 倩倩萊 11/25 12:28這個版的年代就給跪了。那么多俚語居然還沒字幕。大體主線看明白了,但是好多細(xì)節(jié)都沒懂。最后結(jié)局挺意外的,一直希望著最后一刻那個人被救起來,結(jié)果沒有。Melissa說那本書,開頭結(jié)尾都很精彩,中間long and long and long and long and boring!
-
游客 魔獸周 11/23 14:02C。《雙城記》經(jīng)典改編的第四部電影,就電影化(底層人民特寫蒙太奇、卡頓多場戲的構(gòu)圖設(shè)計)以及精簡化(普洛斯和所羅門姐弟關(guān)系)來說值得一看。除結(jié)局懸念營造外,劇情整體基本較為明了(精簡)——盜墓人身份、德發(fā)日夫人遭遇、達(dá)內(nèi)身世真相等都提早告知觀眾,以及更多給予卡頓個人的刻畫。前半段劇情推動如原著般跳躍但表現(xiàn)平平,后半段進(jìn)入大革命后場面轉(zhuǎn)為宏大——法國大革命的大場面調(diào)度、人民特寫蒙太奇——對底層階級的狀態(tài)展現(xiàn)非常到位。最后斷頭臺處的升鏡頭收尾。 @2020-07-31 16:29:00
-
游客 聽雪樓主 11/18 14:59我淚流滿面,沒有看過狄更斯的小說,但我因卡頓而感動,大革命時代,當(dāng)集體碰撞集體的時候,粉碎了所有個體。你不知從何抨擊,因為窮苦的群體從來也無法因拯救個體而完整,摧毀一整個貴族,卻因為一視同仁而磨滅個人仁慈的悲劇。斷頭臺的血腥,是群體的狂熱。作為集體的存在貴族和窮困平民其實無所差異。幾乎狂熱而殘忍。
-
游客 一只肥鵝 11/16 02:20靈魂在那一刻被洗滌 從此超越世俗一切骯臟 干凈與睿智
-
游客 陶梓。 11/15 18:15法國大革命之平民統(tǒng)治下的暴政
-
游客 我是賣豆腐的 11/13 00:54集體狂熱下,人都是不理智的……好可怕現(xiàn)在追星
-
游客 饅頭超超人 11/12 19:25貴族的奢靡,民眾的愚昧,那個時代的動蕩與情感全部留在了那里
查看完整評論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