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類型
猜你喜歡
精彩影評
-
游客 馬克思擁躉 11/24 09:53長焦遠鏡意在營造孤立感 同時也將觀眾視角設定在偷窺者的位置 給以角色生活被窺視的窘迫境地(仿佛站在舞臺上)影片使用引自約翰遜講演標題《we shall overcome》改編的反戰(zhàn)歌曲結尾 對戰(zhàn)爭控訴的同時仿佛也是對馬丁路德金為代表的反戰(zhàn)人士的紀念 最后影像以撤離方式表明自身的記錄立場 控訴感立竿見影
-
游客 吹吻橙 11/23 23:27以色列贏了67年的六日戰(zhàn)爭,全民狂喜的背后無數傷口隱隱作痛。守寡的女人仿佛時刻站在舞臺上,臺下的觀眾張大眼睛注視她們的一舉一動。戰(zhàn)爭的碎片滲入生活的各個角落,海灘和戰(zhàn)場有天壤之別卻也不無聯系。凌晨五點的機場最適合表達感情,重回學校成為康復的重要契機。Tamar總是顯得堅不可破,唯在新戀人(能養(yǎng)活兩三個女人的拖拉機司機)為服預備役離開時,突然任性地拒絕告別。收音機里提到《西區(qū)故事》和《艱辛的米》,目不暇接的時尚快剪里閃過Helena Rubinstein的招牌(88年被歐萊雅收購)。導演唯一的劇情長片,首部穿插紀錄片片段的以色列電影,結尾的“幕后揭秘”先阿巴斯《櫻桃的滋味》近30年。電影靈感來自女主23歲便成為寡婦的母親,劇本由導演和大衛(wèi)演員合作完成,小男孩所有臺詞均為即興演出。我們都祈愿和平來臨,和平何時聽到我們的禱告?
-
游客 干姜美式 11/21 18:54《芳心封鎖》作為士兵遺孀的女主總是被丈夫的朋友們包圍,雖然知道對方是好心,但仍然讓她像被監(jiān)視一樣喘不過氣,好不容易認識個新戀人,卻還得接受朋友們的排查,但最后,戀人加入了預備役,生死未卜...這個圈感覺陷入了循環(huán),女人不論什么環(huán)境下生活都很悲慘。
-
游客 彌新丶 11/21 03:51綁架觀眾,也是一種獲得高評的方法,但是不好吧?
-
游客 crazYSL 11/20 20:08戰(zhàn)爭的痛苦是復雜的,最后一幕非常感慨。
-
游客 sbb 11/19 20:13女主年輕時候的一部片子,在戰(zhàn)場上丈夫犧牲了,可作為女人還是有權利去追求新的愛情的 對了,錢還是重要因素之一啊
-
游客 快樂小貓 11/17 19:37【013】以一位寡婦的視角寫戰(zhàn)爭的無常與殘酷,導演是否企圖用一種紀錄片的形式來拍攝我不得而知,中間幾個閃回而重復的鏡頭很有意思。
-
游客 恩典-* 11/17 19:25內容真對于名字。就是女主角丈夫去世,心靈上很難平復。另外一條線就是反戰(zhàn)。
-
游客 魏武揮鞭 11/16 17:26電影歸根結底就是講故事,這部真是把故事講的非常順暢。 以及,男人的浪漫至死是挖掘機??!
-
游客 ?R? 11/15 03:15寫實手法表現情感,刻意與人物保持距離,有點像意大利電影
-
游客 Louisiana 11/11 06:31西亞影史補遺;1、柔和而輕盈,新浪潮感十足。Gilberto Tofano通過一位戰(zhàn)爭英雄遺孀走出逝夫傷痛、追求新戀情與生活希望的故事敘述,傳達自身于殘酷戰(zhàn)爭的審視和反思,以及對未來社會走向和平安定、富麗繁華的美好期望。主人公雖未親身參與戰(zhàn)爭行列之中,但置身動亂時境下、戰(zhàn)爭所帶來的影響仍如日照陰影般籠罩著現實日常(電視/報紙/閑談/甚至于孩子的模型游戲)。2、以旁觀者視角的長焦遠鏡記錄與丈夫-戀人兩次離別的主人公的失落情態(tài)。每次人物在房間內獨處時,都借由偏離中心的不規(guī)則構圖或運用窗櫥物件予之框束/遮擋,呈現極為悲寂的孤立感。3、承載情緒流變的片段式閃回+悠美清靈的音樂共創(chuàng)極佳的視聽-感官體驗(想及克洛德·勒盧什)。4、結尾處,拍攝現場嵌入真實戰(zhàn)爭傷害報道的第四面墻打破、點襯影片的呼吁主旨。
-
游客 husan 11/10 14:19以一個戰(zhàn)爭寡婦身心整理的過程拍反戰(zhàn),全篇以各種插片式閃回來寫戰(zhàn)爭,尤其以阿戰(zhàn)爭,比如大量廣播新聞,紀實片段影像等??傮w風格有股子新浪潮氣息,不知道我聞對了沒有,對鏡頭模式有著種某種偏執(zhí),就痕跡有點重。
-
游客 巧克力的時代 11/09 18:31看的過程中昏睡過幾次……有幾處口琴好聽,穿插著新聞里真實的戰(zhàn)爭鏡頭,反戰(zhàn)主題意義明確。喜歡女主的冷艷凜冽,和寡言中略帶性感的推土機情人有真實的火花。最后一幕好像是拍戲殺青后的真實情況?
查看完整評論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