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類型
同主演
猜你喜歡
精彩影評
-
游客 yonghaha 11/26 06:53首先是對電影本質(zhì)的定義,然后是以戲謔的口吻對自己創(chuàng)作方法論進行的嚴(yán)密復(fù)盤,最后是以記錄為切口留下的情緒價值和人文關(guān)懷。用時間與空間的雙重畸變創(chuàng)造名為“影院”的避風(fēng)港場域(陳湘琪開門“進入”銀幕前后的空間建構(gòu)太過驚人,幾乎是在顛覆人眼對立體概念的既定認(rèn)知),然后用觀者與人物的“凝視”一齊創(chuàng)造影像,電影本體就此誕生。同時,對有源音軌的使用亦是在創(chuàng)造另外一種可能性,片中片的念白替代人物對話后,電影贏得了更大的可延展空間,于是對空影廳的長久注視才能變得如此動人,因為即便散場,那些曾身處于此的人們的鬼魂也將會繼續(xù)“在場”。結(jié)尾處,在三重空間(片中片、電影本體、現(xiàn)實)同步存在的苗石二人說“沒有人會記得我們”,但其實在那個影像世界中的無限長的時間里,“我們”一直存在,等待著下一次的“被凝視”,一切皆永恒。
-
游客 還俗 11/25 14:46(2023/12/11) (2023/12/14重看) 6.5/10 攝影神屌。整部片看不出劇情,算是蔡導(dǎo)用來闡述內(nèi)心感慨與情懷的純粹舞臺。當(dāng)我70歲時看到自己年輕時的作品,我會不會也像石雋一樣,流下惆悵的淚水呢? 看蔡明亮真的需要幾個人一起看一起聊耶。
-
游客 奮斗的靜止 11/24 23:04我說蔡導(dǎo)咱差不多就行了。。
-
游客 牧 牧 11/20 20:03太悶了。沒有臺詞的,光是一個個長鏡頭。
-
游客 發(fā)光的房子 11/20 10:57重看3→5。 門框/大景深 以及 階梯/傾斜構(gòu)圖+俯拍,構(gòu)筑了屬于電影的空間坐標(biāo)系。電影放映,知覺大門有光透出,我們便穿越其間,在屏幕前離別,在大門后相聚。蒙太奇是火,你長長的嘆息在膠卷上呼出了亮的暈圈,煙霧成為你的言語,飄渺在另一個時空的我面前。
-
游客 歸鴻逸士 11/20 03:45孤獨是不是一種情緒?
-
游客 豆友yhi5CF0Zj8 11/19 12:10重看,well,雙線索,幾乎沒有對話,縱使對方人馬往來,重要的情節(jié)中心也被完全踢開,突出一個大環(huán)境下浮游的人,太太實驗化了。余味很重,空虛沒落。
-
游客 腦子不靈的兔子 11/18 18:53在空間上做文章,先看了阿巴斯,那已經(jīng)是極致了,這個就…也挺好的
-
游客 DreamWalker 11/18 11:12像是在看藝術(shù)展覽,大家都能進入,就只有我不能,尤其是觀眾處于影院的視角,也許我對影院沒什么留戀(很是慚愧),對電影的印象只有電視機、電腦屏幕,也沒看過龍門客棧。
-
游客 慕名豆瓣FM而來 11/18 04:029分,很久之前就想過是否有專門將鏡頭對準(zhǔn)看電影的觀眾?現(xiàn)在很多導(dǎo)演開始懷舊電影,大量的開始拍攝元電影,說著給電影的情書的口號,那么直接拍攝觀眾的又有多少呢?23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(jié)的海報便把觀眾作為電影節(jié)的主角,感謝觀眾對于電影的支持,挺意外的。 在《希林公主》中,阿巴斯將鏡頭直接對準(zhǔn)座位下的觀眾,拍他們看電影的神情,而畫外音正是電影的聲音,也是唯一一個因素介紹所播放電影的敘事。而此部比《希林公主》拍的更早些,蔡明亮一直有著阿巴斯的影子的,但這部有一定的敘事在里面,雖然拍的很慢,很晦澀,不過也拍出了老劇院那種調(diào)調(diào),影片前半段一點對白都沒有,首次出現(xiàn)對白的一句話倒是挺新穎——這劇院有鬼!沒錯,那種蒼涼感,不僅僅展現(xiàn)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,還有劇院場景的寂靜,凄凄慘慘戚戚,怎能不相信劇院有鬼呢?
-
游客 櫻井畫門 11/09 07:55名副其實看了個“寂寞”,蔡明亮總是讓我想起阿彼察邦,尤其對于幽靈這個主題,阿彼察邦是處理成超現(xiàn)實的存在,在《不散》則代表著蔡明亮緬懷的舊日時光。蔡導(dǎo)真是悶騷至極的人,全片寥寥幾句臺詞,曖昧的情緒卻充斥畫里畫外。用了許多固定機位,最讓我回味的是跛腳女人離開散場后電影院那一幕,真的十分動人。這部電影放在后疫情時期來看有某種偶然的呼應(yīng),或許正如石雋所說,已經(jīng)沒什么人看電影了,至少在這片土地,人人都能看電影的時代已經(jīng)告終。
查看完整評論信息